中国央行竟偷偷放水4万亿 钱还是钱吗 喜迎物价涨(图)



  核心提示:山雨欲来风满楼,放水的步子拦也拦不住。不少人在担心,大水是否会泛滥?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危机?我们手上的钱,还叫钱吗?

  

(image)

  7月23日,各种重磅炸弹纷纷投下。

  央行往市场投放5020亿MLF,这是"央妈"创造MLF后的最大规模的投放。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另外,人民日报更是口风大变,向市场投放了一个重要消息: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结合近期,监管层齐齐发布了资管新规执行细则、理财新规,这都是给货币政策松绑。

  山雨欲来风满楼,放水的步子拦也拦不住。

  不少人在担心,大水是否会泛滥?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危机?我们手上的钱,还叫钱吗?

  1、哪家日子都不好过

  现在,央行和财政双双把手牵,可见目前形势非同一般啊。

  我们来先来看看金融方面的情况。

  今年来,债券违约事件达到27起,违约债券达27只,涉及债券余额283.87亿元,包括15个发行主体。

  近几个月来,P2P平台更是接连爆雷,7月以来,已经有151家 P2P公司跑路、清盘或者逾期。

  股市更是一路狂跌,跌破3000点,更是触及上一波救市的2850点。

  除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企业也频频出现问题。

  自今年以来,过去靠借债为生的企业开始频频出现问题,无论是海航集团、万达、盾安都是典型的例子。

  近日,上市房企也开启了第一跑。A股上市的中弘股份老板王永红终于扛不住债务的重压跑路了!

  在我看来,杠杆率超高的企业(特别是房企)在接下来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企业不好过,欠债不还钱,因此银行业也是忧心忡忡。

  麦肯锡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在2019年将可能上升至15%,这将严重超过警戒线10%。这样的不良率,放在全世界,都是很惊人的。

  近期来,贵阳农商行、山西侯马农商行、修武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大连农商行等农商行都频频爆出资产不良率飙升。

  可想而知,商业银行也面临不容小觑的危机。

  再来看看拉动GDP发展的三辆马车的情况。

  消费方面,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低位引起重视,到了6月,消费增速也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在高房贷的重压下,中产们开始过起“消费降级”的生活,唯有一班小清新在国家“消费升级”的鼓吹下把“消费金融”玩得特别溜。

  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速降至9.8%,投资增速创下6%的历史新低,其中唯有地产投资增速相对较高,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增速均持续低迷。

  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其中,6月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

  可以说,三辆马车都已经垮掉了。

  事已至此,甚至有人荒唐地提出将“医疗、教育、养老”当成提振内需的三辆马车。可想而知,中国经济差成什么样了。

  最后来看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

  今年上半年,除了个别省份,其余25省财政都是巨额亏空,财政缺口达数万亿。虽然今年上半年卖地收入达到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但也弥补不了财政缺口,毕竟地方债务高达40万亿元。

  正因为财政收入缺口太大,所以我们就看到安徽的教师、湖南的公务员、河南的警察,还有黑龙江的广电都掀起了一阵讨薪的风。

  命悬一线,经济减速的压力已无争议。

  2、债务逼死人杠杆难再加

  这次大放水,很多人都联想到2015年的大放水,都在想中国经济是否要重走老路?

  那我们来看看目前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还有没有空间加杠杆,这水到底能不能喝进去。

  2017年,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6年的239.7%上升到242.1%,上升了2.3个百分点,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193.6%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很多发达经济体。

  从政府债务来看,截至2017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16.47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3.48万亿元,中国政府债务29.95万亿元。

  但是这一数据只考虑显性债务,如果加上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这一数据更加恐怖。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称,中国的地方债大概是40万亿,但地方政府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利息都还不起。

  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来看,企业债务(主要是国企)明显偏高,已占GDP总量的167%,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

  虽然民企的杠杠率相对比较低,但"央妈"放水,水一般都流向了亲儿子那里,民企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

  在居民部门负债率方面,以居民债务/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测算,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居民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的108.1%。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今,无论是地方政府杠杠率、企业杠杆率,还是居民杠杠率,都处于前所未有的高位。

  回想2015年,虽然高产能、高库存、高债务问题当道,但还有一些退路——资产价格还没有完全泡沫化(房价还未全面暴涨),汇率还有弹性,贸易关系还没恶化,居民部门六个钱包还有余钱,地方政府、金融资产负债表还没极度恶化。

  于是通过连续降息5次、降准6次,以PSL贷款为资金来源的棚改货币化横空出世,为三四线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定向水源,开启了一场房地产的大牛市。

  但,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早已毫无退路了,房产价格严重泡沫、汇率摇摇欲坠、贸易战烽烟四起、全社会负债进入庞氏局面(现金流无法覆盖利息),企业、地方、金融雷声滚滚,居民囊中羞涩。

  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没有空间加杠杆了。

  经济危机到来?

  如今,放水的按钮,成了人们闻之色变的魔头。

  大家都在担心,一旦开启“松货币”的政策,大肆放水,会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其实,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场债务危机。

  当借新还旧无法持续,撕口便会越来越大,债务违约面积会越来越大,便形成一次明显的经济危机。

  无论是1994年墨西哥危机,还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或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均是因为过度负债,再加上内外部套利者,形成羊群效应导致的。

  有人说,早在2015年,就有不少企业就出现资金流断裂,钢铁、煤炭行业陷入严重信用违约情况,为什么那时候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是集权经济。通过行政手段可以迅速限制产能,将企业、政府的杠杆转移到居民部门,同时政府给国企背书避免了信用违约。

  时至今日,政府也自顾不暇,居民杠杆也加到了顶峰,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杠杠率也还在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出现严重背离。

  欧美经济都处于强势复苏轨道,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步伐清晰。反观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进行货币放水,必然带来资本外流的风险。

  在这不到半年时间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从6.25上涨到今天最高位时触及6.84。

  在内忧外患下,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更严重的下行压力。所以,我们看到"央妈"和财政部上周互怼了之后,又开始修复感情合好,共同放水。

  但放水归放水,这些钱其实首先是到了银行手上的。我上面讲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部门,杠杆已经加到极限了,不能再加了,银行也不是傻的,怎么可能再把钱借出去呢。

  但是,"央妈"这个时候“窗口指导”,你不借出去也得借出去,而且还指定让银行买次贷,也就是俗称的垃圾债!!!

  我从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一个国家的央行拎着银行的耳朵强迫人家买垃圾债的。

  结果,银行想了一下,既然"央妈"要它们买垃圾债,那就干脆买地方债,好歹借钱给地方政府比借给那些企业更靠谱点。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地方债卖得很火爆,老百姓在接盘,银行也在接盘。另外,央行还非常鼓励银行把钱借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消费信贷类的方向。

  我上面说,宏观经济上的企业、政府和居民三个部门杠杆都加大极致,水是喝不了的。现在看来,喝不了水没关系,"央妈"用窗口指导硬生生让银行灌水进去。

  继续放水,或许可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但长期看破坏力更大。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寅吃卯粮以债为生的模式,终有一天会以更大的破坏力出现。

  但到时恶果要发生的时候,依然会继续灌水,直到洪水滔天,但我看死了央行就会这么做。这个神奇的国家,从来都是这样:与其马上死,不如拖着到最后大家一起死。

  好了,在文章的末尾,为了证明我没说假话,也不是乱说话,我要开始撸数据了。

  我来告诉你们,"央妈"今年以来至少印了多少钱。

  今年3月份"央妈"MLF操作4325亿元,4月MLF操作3675亿元,5月MLF续操1560亿元,6月MLF操作6630亿元,7月13日MLF又续操了1885亿元,刚刚MLF也操作了5020亿元。这么一算,今年以来,央行MLF操作至少有2.3万亿元。

  同时,"央妈"今年以来还进行了三次定向降准,1月份释放4500亿元,4月份释放4000亿元,6月份释放7000亿元。三次定向降准,一共释放了1.55万亿元。

  MLF加上"央妈"降准释放的资金,一共3.86万亿元!!!!我这还不算那些逆回购还有"央妈"其他短期投放的资金哦,加上去的话4万亿元绰绰有余!!!

  话说,放了这么多水,今年以来还是债雷滚滚,以后还得放多少水啊!

  好了,现在有一件事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了:

  明年开始,全国人民共同喜迎物价全面上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